要闻速递:买保险必须要返本吗?大童亓叶青:勿忘初心

2022-12-25 11:27:11

当你有买保险想返本的这种想法的时候,一定要问问自己,买保险到底是用来做什么的?


【资料图】

保费和保额哪个才是你的初心呢?

消费者对于金融产品和实体商品往往有着巨大的认知区别。

对实体商品,我们愿意为之支付一定金钱以换取其效用。这种时候,我们不大会在消费行为发生后,还对这笔支出斤斤计较——花了就是花了。

而对金融商品,我们似乎不太接受“花掉”这样的观点。

存在银行里的钱,既安全又能产生利息。

投入股票的钱,我们会习惯性地产生“我一定能赚钱”的幻觉,即使亏损,也很少归咎于股票投资本身,毕竟“股市有风险,入市需谨慎”,这句话大家都知道。

但是这种态度移植到保险身上就会产生不一样的认知。既想获得预防风险的保障,又不想让本金受损失。如果没有发生保险事故,到期后你就得把本金返还给我。

返本心态是中国保险消费市场上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。甚至可以说,消费者的这种诉求直接影响到中国保险产品的设计和定价。

当你说想要返还型保险的时候,你到底想要什么?把这个问题搞清楚,我们才能解答标题提出的那个问题。

不管保险产品的形态是什么,有哪些保障责任,用了怎样的词汇包装,消费者所说的返还,很多时候是在表达两种需求。

第一,如果没有发生保险事故,请把我交的保费还给我,没错,我要的是拿回保费。

第二,既然我购买了保险,总归是希望能派上用场。没错,我要的是总归能获得赔偿。

这两种需求,是人们购买返还型保险的最大驱动力,也是返还型保险存在的最主要原因。

在这里我奉劝消费者们,追求保费返还,切莫因小失大。

市场上有不少保费返还型重疾险和意外险,若在约定时间内并未出险,保险公司会将保费返还给客户。这类产品的宣传口号一般出奇地一致:有病赔钱,无病返本。乍看上去,这种保险似乎是免费的。

但仔细对比后,你就会发现,返还性保险所需交纳的费用,要比非返还型保费多出不少,在大多数情况下多交的这部分保费,往往用作重要的投资资金来累积生息,最终会把当初所交的本金赚回来,从保险精算模型的角度看,这种表述可能未必准确,但这类问题的本质基本上如此。

说白了,当消费者开始追求保费还返还时,就自然而然地落入了这样一种思维模式。

我觉得我自己不一定会发生保险事故,比如我觉得自己不会发生意外,不会患重病,不会身故,这些都不会发生到我身上。

当您内心或多或少有“万一没出险就亏了”的想法时,潜意识里就会更加看重保费,而忘记自己配置保险的最初动机:购买充足的保额,确保获得足够的补偿。

反正保额也不一定能拿到,我更在乎实打实的保费,所以还是选择有保费返还的产品吧。这样想似乎顺理成章。

那么现在请你回答,当初你说要买保险的时候,到底是用来做什么的?保费和保额,哪个才是你的初心?

其实对于保费返还这个功能,保险业不乏积极、肯定的观点,比如虽然返本型保险价格更高,但额外多出来的那些保费,可以看作每年的强制储蓄。毕竟保险资金安全性高,更何况还有收益,相当于一份保本理财产品的收益呢。

但这样做的前提条件是:花钱做强制储蓄不能影响你的正常生活。

对于收入较高的中产家庭来说,保费额外增加50%可能影响不大,无非每年多投资了一点保本理财。而对事业正处于上升期或是家庭开销较大的群体来说,返还型保险无疑占用了多得多的保费预算。

1000元能解决的问题,可能要交4000元的保费,压力之大可想而知。

非要拿到保额,不妨这样选择。

死亡和疾病是最直观的两大风险,因为容易理解,消费者普遍很认同。针对这两大风险,保险公司开发了寿险和重大疾病险两种产品。

对于寿险来说,保障终身的寿险客户一定能拿到赔付,毕竟人这一辈子终有一死。对于重疾险来说,即使设置为保障终身,但如果由于车祸等意外事故不幸身亡,被保险人还没“来得及”患上重疾就离开人世,自然是拿不到赔偿的。这种情况并不少见。

对此保险公司的解决方案是:在重疾险里添加死亡责任。换句话说,即使你没得病,但不幸亡故,保险公司也会赔偿。

这类重疾险名叫“提前给付型重疾险”。身患重疾或不幸身故,哪个提前发生,都可给付赔偿,但它和返本型保险类似,其代价依然是支付更多的保费。

最后我们该不该买终身性保险?要不要返还性保险?还会不会坚持买了就得赔的观念,问问自己的钱包就知道答案了。

从本质上说,保障终身只是保险产品的一个功能设置,而不应被视为一个优点,就好像我们不会说奔驰的高配车一定比低配车好,这种所谓的好(比如增加座椅通风,空气过滤,自动升降窗帘)只是基于成本增加的功能改良,任何时候我们都不能脱离成本谈价格。

关于作者

标签: 买保险必须要返本吗大童亓叶青勿忘初心

上一篇:

下一篇:

  • 今日焦点
  • 行业动态